台灣區不織布公會簡嘉菁理事長於今日記者會上表示,可回收口罩標章此專案目前是由台灣區不織布公會(以下簡稱公會)與廠商先行自辦推動,由公會負責管理及授權標章使用,製造及回收皆須由符合國家規範的廠商執行。為響應政府政策及世界趨勢、公會積極輔導會員廠商,共同邁向環保、永續、淨零等目標,讓台灣製造的產品領先世界創造優勢。公會表示歡迎所有口罩業者一起加入響應環保行動,目前已有超過50家廠商已加入討論,待日後取得成果後,不排除未來可能由環保署或是其他公家機關接手執行。
至於口罩廠商如何加入申請標章及後續確保廠商不會濫用標章?負責鑑測產品的紡織綜合研究所表示,凡取得當地衛生主管機關製造業藥商許可執照之公司組織或商號所生產之不織布口罩,並經透過檢驗技術把關口罩材質需符合同材質可回收不織布口罩之標準,皆可向公會提出申請。而公會所成立的全塑料不織布口罩回收再利用小組,將於每年中及年末至消費市場對產品進行查驗之程序。廠商如有違反同材質可回收不織布口罩標章認證規範者,需於二個月內改善完成並檢送相關證明文件供公會稽核。如稽核未通過或經公會認定違反本規範情節重大者,得撤銷該廠商就此標章之使用權。
紡織綜合研究所的口罩戰情室也同步提供於112年末統計每日生產約609萬片的口罩,平均月產量約為1.83億片,單片口罩以4克計算,每個月將產生73.2萬噸的口罩廢棄物。如將來全民全面使用此可回收口罩,透過現行所推動的口罩回收之系統,可以降低口罩原物料生產及焚燒的碳排放量,每個月減少碳排放量可達到178.6萬頓的CO2碳排放量。(聚丙烯PP材料從搖籃到大門的碳排放量為1.95 KgCO2/Kg,口罩當作都市垃圾焚燒碳排放量為0.49 KgCO2/Kg)
而目前已完成標章申請並推行上市計畫的口罩廠商業者透露,目前洽談的通路有藥局、量販通路、超商…等,會希望可回收口罩能在所有的通路販售,愈便於消費者購買,不知不覺當中就購買到可回收口罩。響應的口罩業者台灣康匠指出,首波將與量販業者家樂福合作,家樂福在ESG的範籌裡有很多的作為,領先同業提倡、推廣非籠飼雞蛋,當時的家樂福就像是現在的不織布公會一樣,作為領頭羊 都是相當的辛苦,蠻感動這次的可回收口罩推廣計畫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家樂福的鼎力支持,目前預計在家樂福的impact概念店擺放口罩回收箱並透過影音及說明板的詳細介紹,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可回收口罩。同時,也歡迎所有願意響應口罩回收的店家及公家機關一起加入。
可回收口罩標章招集人 陳勇志在記者會上致詞時提到,台灣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口罩生產國,有責任發起並帶動世界各國一起響應,口罩回收,讓口罩從丟棄,走向永續,口罩能進入回收,這不只是企業責任、更是國家形象,間接也能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推動可回收口罩?陳勇志表示,疫情期間全球歷經防疫物資缺乏到供過於求的過程,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也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無形中增加了每個月上億噸的口罩垃圾,這些口罩除了被焚燒外,一部分任意拋棄到自然環境最後再以塑膠微粒的形式回到食物鏈中,防疫用品卻回過頭來損害我們的健康。而我們能不能藉由可回收標章讓一次性口罩開啟不一樣的產品生命週期,邁向永續綠色新環境,讓我們生活更加環保,為未來世代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地球。